- 手机:
- 15118774693
- 电话:
- 400-525-3800
- 邮箱:
- 53117741@qq.com
- 地址:
- 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31号三座1605房
“走,上班!”2月12日,姚安县光禄镇福光村,高瑞伸夫妇俩放下饭碗,出发到家对面他们承包的食用玫瑰基地干活。从“下地”到“上班”,透出福光村一个移民家庭的生活变迁。
20世纪50年代,为支持洋派水库建设,万名库区群众响应号召,告别故土,到姚安县境内的8个乡(镇)65个村(社区)安家落户,高瑞伸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搬迁到了地势平坦的光禄镇福光村安置点,通过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和参加移民农户专业技能培训,高瑞伸夫妇承租了15亩食用玫瑰,从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农民摇身变成了花卉基地承包人。在姚安,像高瑞伸夫妇一样的“鲜花移民”不在少数。
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把移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重点围绕“搬到哪”“怎么搬”“咋致富”等突出难点,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2024年,全州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利项目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争取后期扶持资金1.9亿元投入移民村组“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和产业建设,目前已有45个已建、在建的移民新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进务工稳增收,是各地写好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的关键。对各地来说,发展环境不一,搬迁移民来源不同,发挥产业推动作用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在楚雄市,栗子园社区从居民搬迁入住开始就紧抓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工作不放松,经过10多年的努力,小区居民就业率长年保持在96%以上,从根本上破解了失地移民就业难、致富难的问题。在大姚县,共完成实用职业技能、应急救护知识、妇女综合技能三大类培训1010人(次)。在禄丰市,集观光、娱乐、体验乡村旅游的“大厂片区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正在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与市场主体合作形成资产固定量化分红、增加移民收益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在姚安县,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移民群众带来了增收的信心和底气。种植基地里,经过培训的产业工人们熟练操作后,一盆盆打包完成的菊花等待装车运往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在武定县,金沙社区聚焦公共服务网格建设,充分发挥11个居民小组微网格、社区党总支总网格作用,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收集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就近就业组织推荐,日均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让社区劳动力在家门口把就地就近就便务工的饭碗端稳。
此外,青山嘴水库、观音岩和乌东德水电站等一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成功落地,29250人搬迁安置;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绩效连续4年被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搬迁安置办评价为“优”等级;楚雄州2022年搬迁安置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位居全省第一……一项项优异的成绩,是楚雄州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成效的生动写照。
近米乐M6 米乐平台年来,楚雄州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将党的建设与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移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统筹搬迁对象、各类规划建设、相关资金,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建设、技能培训、移民招生、“金秋助学”、困难群众帮扶等工作,聚焦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解决移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以促进人口聚集、资源集中、要素聚合,从而通过移民搬迁有力助推了土地流转,促使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现代农业公司蓬勃兴起,这些实打实的举措,让搬迁户拥有了致富“金钥匙”。
当前,我州正处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那些在搬迁移民家门口设置的“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培育的特色产业、落地生根的现代企业,正在移民群众的家门口发挥着巨大作用。楚雄州将继续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扎实抓好安置区群防群治工作。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主动作为,让搬迁群众有家业、有就业,吃、住、行、教育、医疗、娱乐公共服务配套越来越完善,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新生活,真正写好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评论员 黄曌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