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淄博工业简史—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网站公告:
米乐M6致力成为客户搬家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伙伴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400-525-3800
手机:
15118774693
电话:
400-525-3800
邮箱:
53117741@qq.com
地址:
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31号三座1605房
搬家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搬家必读
淄博工业简史
添加时间:2025-07-14 09:50:54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淄博医疗器械产业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征程。

  2023年10月17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与巴基斯坦医院CSSD项目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约,标志着淄博医械国际化战略迈上新台阶。这是目前新华医疗在海外签订的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消毒供应室项目,显著提升了当地医院的院感防控水平。

  一粒源自淄博的医疗种子,正通过国家战略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从教会医院引进的第一把手术刀,到自主研发的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淄博医械用百年时光书写了一部与国同行、为民服务的奋斗史诗。

  20世纪20年代,医疗器械随着教会医院进入淄博。文史专家郭济生介绍:“当时,医疗器械主要从德国和日本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后。”这段历史见证了西方医疗技术在中国的最初传播,也为淄博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艰米乐M6 m6米乐苦的阶段,八路军胶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在山东省牙前县后垂柳村成立制药组,这就是新华医疗的前身。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银匠出身的蔡锦章被调来研制简易医疗器械,用最原始的工具打造出第一批手术器械。原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第一任人事股股长刘若梅回忆:“那时候是军工厂,部队在前方打仗,我们就在后方生产医疗器械,条件非常艰苦,有什么工具就用什么工具。”

  1948年,医疗器械分厂随制药厂搬迁到鲁中重镇——淄博张店。相较胶东,此时的张店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迁址到张店,是新华医疗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重大转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医疗器械分厂承担了重要使命,突击生产102件外科手术器械包支援前线。这些简陋但实用的医疗器械,在战场上挽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生命。1953年,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正式成立,标志着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新华医疗提前22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成就,展现了淄博医械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20世纪60年代,新华医疗迎来快速发展期。1960年,“新华牌”商标正式注册使用,这个红色品牌开始在全国医疗领域崭露头角。1970年,企业成功研制钴-60治疗机、200MAX线机,实现了医疗健康领域理念和技术的重大突破。

  原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郭能勇介绍,作为中国红色医疗事业的摇篮,从20世纪60年代起,新华医疗担负起了搭建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的重任,先后直接建设和援建了陕西咸阳西北医疗器械厂、山东聊城医疗器械厂等一大批国家骨干医药企业,为我国医械工业体系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与此同时,另一家重要企业——山东药玻开始崭露头角。1967年建厂初期,山东药玻主要生产大口药瓶,1975年敏锐抓住市场机遇,转产抗生素瓶获得成功。企业一类管制瓶车间主任田德合表示:“当年生产了802吨,全部销光,完成产值135.6万元,实现利税49.7万元。”经过5次重大技术改造,企业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跨越,为后来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山东药玻,已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药用玻璃专业制造商,生产规模位居亚洲前列。其主导产品模制抗生素瓶年产量达90多亿个,药用丁基橡胶塞年产量达48亿个,与1200多家中外制药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1976年6月,临淄区敬仲公社投资3万元筹建淄博市临淄制药厂,这便是齐都药业的前身。与老一代大容量玻璃制瓶生产车间相比,齐都药业年产10亿瓶袋大型注射剂生产项目是用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项目。项目采用的16台全自动制袋灌封一体机设备,全部由齐都药业与省内制药装备企业新华医疗联合自主研发,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替代和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淄博医械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4年,新华医疗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引进世界先进的消毒设备生产技术。事实米乐M6 米乐平台证明,这个决定极具前瞻性。经过40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如今,新华医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毒灭菌设备供应商。

  这一时期,淄博医械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1988年,山东淄博医用器材厂成立(后更名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集团公司),生产一次性注射器等产品。同年,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从日本引进一次性注射针管生产线,开始生产一次性注射针管。1991年,高青麻纺厂转产输液器等医用器材产品,并组建起高青医用器械厂(后更名山东淄博侨牌集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淄博医械米乐M6 m6米乐企业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逐步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横向经济联合,通过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引进,极大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

  20世纪90年代,股份制改革浪潮席卷淄博医械行业。1993年,新华医疗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成立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山东省药用玻璃总厂改制为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这一时期,一批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成立于1996年的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发展最为迅猛。公司董事长巩端洲介绍:“我们深耕安全输血领域近30年,拥有20余项国内创新产品及创新技术。”据悉,企业还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成功入选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进入新世纪,淄博医械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新华医疗相继与德国蛇牌、意大利伊马、美国强生、美国GE、法国梅里埃等国际巨头建立合资公司或开展技术合作。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毅新表示:“当年,一个螺丝钉都要从意大利进口,后来不断创新发展,大部分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我们从单机销售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最后升级为‘交钥匙工程’,这是外资企业不具备的优势。”

  2003年,新华医疗48小时完成北京小汤山医院3台真空灭菌器的紧急订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责任担当。赵毅新动情地说:“国家领导人当年视察新华医疗时,特别肯定了我们,说关键时刻还是这样的企业能冲得上,给了新华医疗一个高度评价。”

  近年来,淄博医械产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新华医疗成功研制国内第一台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其核心部件加速管由纯度99.99%的无氧铜精密加工制成,完全自主研发生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玉全表示:“近年来,我们累计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多款产品实现国产替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在新华医疗等老牌企业持续创新的同时,一批“新生代”企业快速成长。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生产线”,将医用手套产品的良品率提升至99%以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于海生介绍:“通过一次性手套生产设备,配备先进的器械设备、自主设计生产线及精密DCS系统,根据生产现场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精准控制。”而山东鸿创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医疗转运机器人已在国内多家医院投入使用,总经理李宪刚表示:“我们采用芯片控制,能全自动完成病人转运。”

  淄博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医疗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呼叫器系统,采用7色LED警示级别颜色以及易识别的按键色彩方案,系列化的按键色彩让患者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方法,一目了然。

  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新马药机打破欧美在固体制剂设备领域的垄断;安得医疗拥有60多项专利,在精密输液器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原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邱峰指出:“淄博新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榜’,正在突破产业链中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目前,淄博已形成从原材料、核心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医用耗材、医疗设备、诊断试剂等多个领域。

  在基层医疗领域,淄博医械的进步同样令人瞩目。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深有感触地说:“我刚来的时候,卫生院人少,房子少,医疗设备稀缺,如今DR等设备是新华医疗的产品,急诊血透、传染病所用的特别药物都是新华制药生产的,其他一些辅助设备、理疗设备多数也是我们淄博生产的。”这种高端设备下沉现象,正是淄博医械服务基层、造福百姓的真实写照。

  百年风雨兼程,初心历久弥坚。淄博医疗器械产业历经变革,提高了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最早的只能生产医用刀、剪、镊的“老三样”,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从医疗器械产品仅向城市倾斜,到各种“最有效和最省钱”的医疗设备触及乡镇卫生院,这种种变化,正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大健康理念的最好写照。

  回首淄博医械“来时路”,筚路蓝缕初心如磐。展望“未来路”,淄博医疗器械产业定将继续奔跑、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