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5118774693
- 电话:
- 400-525-3800
- 邮箱:
- 53117741@qq.com
- 地址:
- 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31号三座1605房
近期关于存款搬家的讨论不少。一方面,存款利率已然进入“1时代”,存款吸引力逐渐走低。另一方面,2024年以来,股市的赚钱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考虑到资本逐利的流动性,不少人觉得部分存款有望转化为A股的增量资金。
一方面,超额存款的形成确有增速放缓趋势。中信建投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了几组数据,一是目前居民存款存量增速降至10%左右,已经低于2019-2023年间14%左右的平均水平,相较于2022年底到2023年初时18%左右的增速水平更是明显下降。二是2022年居民新增人民币存米乐 登录入口款规模接近18万亿元,2024年则降至14万亿元左右;2025上半年为10.8万亿元,同样低于12万亿元的历史同期峰值水平;三是从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规模占GDP比例来看,2024全年为10.6%,2025上半年为16.3%,二者历史峰值分别为2022年的14.5%、2023上半年的19.6%。此外,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规模增速则开始出现上行态势。
另一方面,多份报告中提到居民存款搬家尚不明显。开源证券的报告中提到,2024年“存款搬家”现象主要由对公存款流出驱动,而个人存款增速仍高于 M2,呈现“定期化”特征(2025 年1-5月最小持有期型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最快,反映居民尚未主动拉长久期),风险偏好尚未显著提升。此外,浙商证券的报告中提到,本轮非银存款增速的变化主要缘于2024年4月禁止手工补息,该政策对企业存款冲击更大,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大规模流出至银行理财,期间虽然居民存款增速也在稳步下行,但居民存款搬家特征尚不明显。
既然现象尚不明显,为何众多讨论已经先行?这一阶段大家所关注的又有些什么?
华创证券的报告中提到了【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这一指标,即企业给居民发放工资或分红,居民用该收入进行投资或消费。如果企业存款增速较居民走高,意味着居民部门投资消费意愿改善,资金流入企业,推动企业生产投资;但如果企业存款增速较居民回落,意味着居民部门减少投资消费支出,资金沉淀在居民的存款账户,企业资金流入减少,生产和投资行为自然遭受冲击。历史经验来看,这一指标领先PMI大致半年左右,领先上市企业利润大致一年左右,是研判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自2024年9月以来持续向上修复。
开源证券的报告中提到,2022-2023年居民“超额储蓄”规模达9.21万亿元,预计2025-2026年到期约4.6万亿元“超额储蓄”产生的背景主要是理财产品下跌,该部分资金的逐利属性较强,到期后存款利率已较2022-2023年当时下降较多(2022Q4的2Y定存实际利率约2.5%,3Y实际利率为3%)。因此假设这部分超额储蓄到期后全部配置为其他资产,理财、基金、股票和其他类各占1/4,则可在2025年分别为这些资产带来约7000亿元增量资金。
还有人憧憬股市的赚钱效应带来国内居民财富向股市新一轮再配置。兴业证券的报告中提到,只要方向反转,市场并不缺钱,此前的一轮上涨应该让市场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往后看,增量资金依然源源不断,尤其是国内居民财富向股市新一轮再配置的趋势才刚刚开始:历史上看,居民存款与股票总市值之比在1.1至2.0区间,截至6月仍在1.8的历史高位。
除此之外,华创证券的报告中提到,2024年理财子、保险等大类资产机构的收益靠债牛支撑。在债券收益率进一步大幅下行空间有限的背景下,理财子和保险等机构为了应对负债端的KPI,存在配置上股债切换的动能。
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当下,存款搬家是大势所趋。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区分长期逻辑和短期变量,尽量避免用长期逻辑解释短期市场波动。
《路径、规模与海外镜鉴:低利率下的居民“存款搬家”及财富配置》,开源证券,2025年8月
《看股做债→股债反转——居民存款搬家“三支箭”的研究脉络》,华创证券,2025年7月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其他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